《彼得林區:選股戰略》:原來散戶也可以贏過大盤!

彼得林區(Peter Lynch)是誰?
彼得林區出生於1944年1月19日,1966年進入美國富達公司工作,1977年至1990年間管理富達麥哲倫基金13年,將資產規模從原先的1,800萬美元,以平均每年成長75%的驚人速度飆升到140億美元,成為當時全球最大的股票基金。曾被《時代》雜誌推崇他是「首屈一指的基金經理人」;《財星》雜誌譽為「投資界超級巨星」;《投資大師》一書稱他是「有史以來最傳奇的基金經理人」。而這本書《彼得林區:選股戰略》即是彼得林區親自跟我們分享他投資股票績效平均年報酬率幾達30%的心法!
為什麼我會想要讀這本書?
我記得查理蒙格(Charles Thomas Munger)曾經說過,他人生中賺到的第一個100萬元是最辛苦的,之後他便靠著成功的股票投資,成為美國百億富豪之一。除了查理蒙格外,巴菲特(Warren Edward Buffett)、霍華馬克斯(Howard Stanley Marks)、彼得林區等好多人,都是靠著成功的股票投資致富。我認為成功的股票投資不僅能幫助自己實現財富自由,也可以和一家好的企業共享富榮。所以我想透過閱讀這些投資大師著作,從中學習並發展適合自己的股票投資術。
這本書在說些什麼?
彼得林區將他的選股戰略分為3大部分,首先:我們必須對自己的個性,資金需求情形還有願意為此付出的精力去做分析,才能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做股票投資;第2部分:彼得林區分享了他是如何選擇個股,也是本書最精彩的部分;第3部分:彼得林區則是分享如何打造屬於自己的投資組合。以下我想透過幾個問題,來分享我從書中所學:
1.你必須對股票投資有正確認知
不管多穩當的投資還是都會有一定的風險,而風險程度的高低取決於你對於這項投資有多麼瞭解。如果你願意在買任何一家公司股票之前,多花心思做研究,針對公司所處的產業前景、發展趨勢、盈餘成長情形做充分調查,那就會大幅降低你投資風險,倘若你投資股票策略是殺進殺出,盲目追逐熱門股,還不如把錢拿去賭場玩來的盡興。
2.投資股票之前,你應該問問自己適不適合投資股票?
每個人的風險承擔程度不一樣,你必須先足夠瞭解自己,才能知道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投資策略。
(1)在投資股票之前,你應該先問問自己,你所投入的這筆錢是否在未來2.3年內就有使用的需求,因為即使你知道這支股票長期看好,你也無法保證這支股票股價2.3年內就一定會上漲,即使是績優股票,2.3年內呈現空頭行情也是有可能的,所以一旦你無法堅持到最後證明你是對的,你很有可能會在股市裡大摔一跤。
(2)問問看你自己是否具備一個成功投資者的特質?彼得林區認為一個能在股市成功獲利的人,通常需要具備耐心、自信、豐富的常識、能夠忍受痛苦、心胸寬闊能接納新事物、超然判斷、樂於獨立研究調查、承認錯誤等特質。因為在股市裡要成功,你必須要有你自己的判斷,你要知道自己為何買這支股票(不能說因為大家都有買、大家都看好),並且謹慎追蹤基本面,不要讓市場上很多的雜音影響你的判斷,千萬不要隨波逐流,時刻保持自已的判斷。
只投資你輸得起的金額,而且這筆損失的金額,在可預見的未來並不會影響你的日常生活。
彼得林區
3.善用個人優勢,尋找最具潛力的投資標的,並依其特質歸類到6種類別,這樣你才能擁有正確的期待
彼得林區透過他自身的經驗,告訴我們常常最有發展潛力的投資標的其實就在我們的四周,只要你願意用心觀察,你也可以發現他的蹤跡。例如,如果你可能因為逛了一家超市發現一樣極其熱銷的產品,剛好這產品是由某家上市櫃公司推出的,又或者你因為去買車,發現汽車產業景氣逐漸回溫,而某家公司所出的車款深受大家喜愛,需要等幾個月後才能交車等。
不過,不管你是如何注意到某支股票,你一定要自己在做功課研究,只投資你自己了解的東西,並在投資之後持續追蹤,你才能知道事情有沒有如你原先預料的發展。另外,你還應該依個別企業在該產業中的規模大小,將個別企業分類到6種不同的類型,這樣你才能夠對這間公司有正確的期待,而彼得林區將股票分為以下6種類型:
(1)緩慢成長股:曾經紅極一時,但如今已江郎才盡
緩慢成長股通常成長速度只比國家GNP快一點。其實緩慢成長股一開始也是快速成長,直到已經擴張到能力的極限後才慢慢失去活力,而當一個產業成長的幅度大幅減緩,在該產業的個別企業也會隨之失去成長動力。所以當我們選擇投資緩慢成長股時,你就不應該期待他會像快速成長股飆漲。
(2)穩定成長股:大象股,跑不快,但會是股市衰退期的好朋友
穩定成長股成長趨勢就像丘陵一樣,每年盈餘成長約在10%-12%左右。只要你能夠審選買進時機和價位,穩定成長股一樣也可以讓你大賺一筆,但你不應該期待可能可以揮出10壘安打的可能(意思是大賺10倍),像彼得林區在書中就說,他通常等穩定成長股上漲30%-50%就會獲利了結,然後再去尋找市場上尚未反映價值的類似股票。
(3)快速成長股:明日之星
快速成長股是彼得林區的最愛(也將會是我的最愛),這種類型的股票通常規模較小,每年成長20%-25%,彼得林區通常都是靠這類型的股票揮出10壘至40壘安打(很不可思議吧)。快速成長股不盡然就屬於快速成長的產業,事實上,彼得林區更喜歡在緩慢成長的產業中找到快速成長的公司,因為通常不會有一群人跟著他搶股票。但快速成長股的高報酬,也是帶著高風險而來,通常規模較小的快速成長股的風險就是破產倒閉,而規模較大的快速成長股的風險就是成長一旦趨緩,股價便大跌。
但不管如何,只要快速成長股能在市場上持續擴張,那他就會是股市中最大贏家。彼得林區也分享他所找的快速成長股就是資產負債表健全,能創造出鉅額獲利的公司,並推算出這家公司何時停止成長,以及要花多少錢買這家公司成長。
(4)景氣循環股:看準時機
所謂的景氣循環股是指公司的營收或盈餘就算無法準確預測,也會呈現規律的起伏。像汽車、航空、輪胎、鋼鐵及化工業,都屬於景氣循環股。而「時機」是投資景氣循環股最大的關鍵,在正確時機投資景氣循環股,股價上升速度可能還會比穩定成長股來的快。
(5)轉機股:起死回生
轉機股也是彼得林區鍾愛的股票類型。轉機股就是那些失敗,陷入困頓且瀕臨破產的公司,努力重獲新生。而投資轉機股最大的好處就在於他的漲跌較不受大盤影響。
(6)資產股:家財萬貫
資產股也是巴菲特早期投資當中熱愛的一種股票類型。資產股所擁有的資產可能是現金、房地產、石油、專利權等,白話文來講,就是每股資產價值超過每股股價,這簡直是半買半相送。而買資產股最重要的就是坐等時機,坐等市場上發現原來這支股票坐擁金山銀山。
但不管你一開始將股票分類到哪一種類型,你必須知道沒有一種股票會一直待在同一種類型。

4.彼得林區選股時,必看的財報數字
股票不是彩券,每張股票的背後都聯繫著一家企業。那我們怎麼知道這家企業值得我們花錢投資呢??答案就在財務報表裡面,至少你想知道的答案大多數就在財務報表裡。那財務報表內容這麼多,我怎麼知道重點在哪裡?以下便是彼得林區分享他在決定是否投資一家企業時,會看的財報數字:
(1)盈餘(最重要):
你想知道你手中的股票會不會上漲?什麼價位去買一張股票才是合理?怎麼樣能讓一家公司的股票更加值錢呢?答案就是盈餘!一家企業的股價能快速上漲,正是因為大家賭他未來的獲利能力會不同凡響,賭他每年都可以賺的比前一年還多。如果你仔細觀察,你會發現公司股價的成長與盈餘成長息息相關。
(2)本益比:
本益比是一家企業每股市價除以每股盈餘所得的數字,通常用以判斷一家企業股價相較於獲利能力是否太高的一項工具,也就是公司如果每年都賺的一樣多的話,需要幾年就可以幫你賺回原始投資金額的年數。那你可能就會好奇的問,既然這樣,我當然是選本益比越低越好的公司,假設本益比是2的話,那只要2年,我就可以回收投資金額。但事情哪有這麼簡單,如果大家都只買低本益比的股票,那高本益比的股票從何而來?或者應該問為什麼有些人會投資在高本益比的股票呢??當然是因為一家企業的盈餘不會永遠固定,公司有可能今年一股賺2元,明年一股賺3元,所以有的股票本益比高達40倍,有的只有2倍,就是因為有些人願意把錢投資在公司尚未實現的未來盈餘。
所以像緩慢成長股的本益比就會偏低,因為投資人對他未來盈餘成長沒啥期待,但快速成長股就不一樣,投資人會對他寄予厚望,所以我們在比較不同股票之間的本益比前,先要釐清他是屬於哪種類型的股票。一般而言,高本益比的公司必須有極高的盈餘成長來支撐他的股價,否則一旦投資人期望高過實際,那股價便會往下修正。那問題又來啦,我們怎麼知道這間公司未來會賺多少錢呢?我們很難知道,但我們可以透過一家企業的營運計畫來看出端倪,看看這家企業是如何打算提供自身盈餘?是降低成本、提高售價、開發新市場、關閉賠錢的事業單位?然後定期檢視,去看看他的計畫是否實現。
(3)現金部位:
如果一家公司所擁有的現金大於負債,至少你可以放心這家企業在一段時間內不會面臨銀行壓力。你可以試著算算看將公司的現金減掉負債後,每股所擁有的現金,你就可以推出你事實上持有這家公司股票的成本。
(4)負債:
企業面臨危機時,決定生死的關鍵在於負債的類型(你是向銀行借錢還是發行公司債籌資),以及負債的規模。尤其是在評估轉機股時,你更應該關注企業的負債組成結構。
(5)帳面金額:
在這個地方,彼得林區並非只是純粹看財務報表上面的帳面金額,他會去看企業真正擁有的資產是多少,然後去算企業實際上的帳面金額。為什麼要特別去看資產呢??因為資產有可能被高低估,但負債通常不會,因為你欠別人多少,該繳多少利息,都是扎扎實實的。可資產不一樣,假設50年前企業用500萬買了一筆信義區的土地,時至今日土地已漲到5億元,但如果企業沒做資產重估,你在帳上還是只會看到這家企業擁有的是500萬的土地而已。如果你要用帳面金額去判斷你是否要買這家企業的股票,一定要記得去看看企業的資產是不是高低估之餘。
(6)稅後純益和稅前淨利
不同產業之間的獲利率相差甚遠,如果你要比較一家企業的獲利率的高低,一定要在同一種產業去比較。
5.定期追蹤你所購買股票
一家企業不會永遠都停留在一種狀態,你今天如果是因為看好他未來獲利率可以增加20%而購買股票,那你就應該追蹤這家企業最後是否有如你所願發展,他的成長曲線何時會停滯,他的擴張是否順利等。要記得你買的股票就是代表一間企業,不是彩券。

彼得林區給我3大啟發
其實我大概前後看了這本書3遍,很喜歡彼得林區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訴說他是如何投資股票,以下是我思索我應該如何學習他
1.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判斷,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買這家企業的股票,才能對該股票有正確的期待
在決定投資某家企業之前,你要問自己為什麼要買這家企業的股票,他有什麼過人之處。答案不能是張三李四王五都有買,也不能是法人最近都大量買進,你要清楚知道你看上這家企業的什麼,假設你是因為某樣產品大賣而注意到這家公司,你就要問問自己這產品大賣對企業的影響如何?是不是能大幅提升這家企業收入?如果你是因為看到某家企業在不同地區進行他的展店計畫,你該注意看看他展店是否順利?他的經營模式是否得以複製到其他地區?
再來,你需要知道他是什麼類型的股票,你才能知道何時要買,該用什麼價位買,又什麼時候該賣。
2.你必須看懂一些財報數字,你才能了解這家企業財務體質
為了要讓自己深入瞭解一家企業的財務本質,我現在正在準備會計師考試中,也因此對財報的數字有一些基礎上的瞭解,透過彼得林區的提點,也讓我知道我應該對哪些財報數字上心。我們在看財報的時候,要看他的資產負債表檢視公司財務體質(企業的流動資產是否高過流動負債、流動資產主要組成項目是什麼?);透過綜合損益表檢視企業獲利能力(營收成長狀況、毛利率成長趨勢);現金流量表檢視企業創造現金的能力,看他把錢花在哪裡。
3.你必須定期追蹤股票,看看事情有沒有發生變化
這點通常是我之前很常忽略的,我並沒有在購買股票後追蹤他的長期發展,通常是我看到股價已經下跌好一陣子,一蹶不振後,我才發現原來他已經遇上困境好一陣子了。而因為我的疏忽,我也跟著他套牢,只能默默地看看他有沒有機會再爬上來。
股票能載舟,亦能覆舟。他可以幫助你財富自由,也可以讓你失去財富。我們雖然無法預判整體經濟發展、大盤的趨勢,但我們可以做到洞悉一家企業的發展,就像彼得林區說的,我們在買衛生紙的時候,會記得貨比三家,那買股票怎麼就這麼衝動呢?
如果我們買股票一部分也是買我們對這家企業前景的期望,那我們就有必要要持續追蹤這家企業是否真能如我們預期發展,並隨時修正自己的判斷。
你把時間花在哪裡,你的成就就在哪裡。